撰稿人/知名羽球部落客 麥經理
世界羽聯(BWF)在11月29日又發出一項爆炸性的通知,那就是將在2018年試行發球新規則: 在發球者球拍擊打羽球的瞬間,羽球與球場地面距離必須在1.15公尺以下,且這項新規則將自3月的全英公開賽開始,全面性地在BWF主辦的一級賽事(世青盃賽事除外)、新合併的二級六等世界巡迴賽及4月的洲際錦標賽進行試行,直到2018年底。
這項發球規則試行是BWF理事會日前在牙買加舉行會議所做出的一系列決定中的一項,日前還傳出說,BWF將在5月曼谷舉行湯尤盃期間召開的年度大會時表決,是否將現行的三局二勝的21分制改為五局三勝的11分制,因為事涉羽球基本規則的改變必須透過大會同意,五局三勝的11分制已經在較低等級的比賽實驗3年半,2016年中華台北大師賽就是採用11分制,也該是檢討成效的時候。
言歸正傳回到發球規則,現行的9.1.6 條規定: 『在發球者球拍擊打羽球的瞬間,高度不得超過發球者的腰部, 而腰部的定義是以選手胸腔最低的肋骨為準。』 但是在實際比賽中, 常常有選手跟發球審及主審為此發生爭議,甚至有的比賽在關鍵時刻,被發球審判為發球違例而結束比賽。因此BWF希望尋求更客觀的標準來降低裁判判決影響比賽勝負的機率,BWF 也曾推出一條實驗性的補充規則9.1.6.2: 『擊球瞬間,羽球與球場地面距離必須在1.10 公尺以下』,但是實際比賽很少看到採用。
去年初就傳出BWF將以9.1.6.2 條規定來取代現有的9.1.6條規定的傳聞,丹麥選手安賽龍及高爾汀還拍攝他們練習適應發球限高1.10公尺的影片上傳到網路,安賽龍甚至還試著跪在地上發球來表達不滿,而同時間中國國家隊總教練李永波也為在海南島進行冬訓的中國隊進行示範演練,後來BWF私下向很多球員進行1.05公尺、1.10公尺及1.15公尺的實驗,蒐集他們的意見,最後決定採行1.15公尺的標準。
如何執法
既然決定要試行,實際執行的裁判必須先接受相關的培訓才能正確的執法,BWF將於1月先在吉隆坡總部對BWF轄下的裁判評鑑官舉辦講習會說明如何使用測量工具來進行執法,接著在2月間舉行的洲際團體錦標賽期間再對各洲的裁判舉辦訓練課程。
現在外界最好奇的是實際如何操作,有各種揣測:有人說是在網柱標定高度,有人說在球網上標定高度,經過與BWF通訊官連絡之後,他提供實際輔助測量工具及實際使用的照片給我。
圖A
圖B
圖C 這是在韓國國家訓練中心羽球館所拍攝的實際使用照片
沒想到測試方法是如此原始,就是在發球審的視線前方放上一根立柱,上方有片透明的壓克力板,板上有條與地面平行的黑線,距離地面1.15公尺,發球審坐在座位上看過去,發球者球拍擊球瞬間不得超過這條黑線。
一面場地就需要兩根這樣的測量工具,BWF允諾將提供各國羽球協會足夠的數量以方便他們舉辦比賽。
5 月於泰國舉行湯尤盃期間所召開BWF年度大會將通過修改發球規則的提議, 並同時授權BWF 執委會在測試成效不佳時得以撤回修改發球規則的提議, 修改發球規則的提議內容有二條, 除了 將發球限高訂為明確的115 公分外, 還同時將規則9.1.7 條規定擊球瞬間球拍中竿必須朝下列為選項,也就是說非必要, 無強制性, 因為擊球的高度已經明定。
所以BWF希望各國羽協能在5月年度大會提出對這項發球高度限制規則的各種意見及反應。
試行賽事
BWF幾乎是全面試行這項規則,包括BWF主辦的無獎金一級賽事—曼谷湯尤盃及南京世界錦標賽,3月全英公開賽之後所有的二級六等賽事及4月間的洲際冠軍錦標賽,例如亞錦賽、歐錦賽及泛美錦標賽。
那麼有哪些賽事在明年是不用採用這修實驗性發球規則?世青盃,也就是所有青少年級的比賽都不用,因為萬一將來撤回這條實驗性規則,青少年沒有必要現在參與實驗,另外就是明年1月的泰國公主盃大師賽到3月初的德國公開賽等的7站二級Level 4~5 賽,以及2月份的歐洲、亞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的男女團體錦標賽,還有就是包括國際挑戰賽、國際系列賽及未來系列賽的三級(Grade 3)賽事也不必採用。
以下是明年主要採用這條規則的賽事行事曆,但黃底的比賽則還是採行現有的不得超腰規定,選手在參賽、球迷在觀賽時要注意,可別賣弄出笑話。
*紅字 BWF預計在二月間舉行的洲際團體錦標賽期間對各洲的裁判舉辦訓練課程。
參考資料:BWF世界羽聯發球規則實驗從2018 年3 月開始實施
此文章經麥經理授權於VICTOR使用,轉載請附上來源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