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我TALK

羽球如何從古老的毽子遊戲發展成奧運項目?

19 世紀中葉,印度出現了現代羽球運動的雛型

一張1870 年前後在印度馬德拉斯(Madras)拍攝的照片,讓人尋線找到現代羽球運動的源頭。照片中,幾名英國人在戶外打羽球,一面網子被架在場地中,「隔網對打」區分出了新遊戲和傳統「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的差別。這種新運動最早出現在印度西部的浦那(Poona),於是就被命名為「Poona」,成了羽球運動最早的名稱。英國駐印度的軍人將它帶回英國本土,1873 年,在英格蘭的伯明頓莊園(Badminton House)舉行了公開表演,引起許多人的注意,羽球運動也逐漸發展起來,後來人們便以「Badminton」來稱呼這項運動。

 

 

 

 

 

 


 

 

20 世紀初羽球運動逐漸走向國際化

在1873 年後的30 年,羽球發展成競賽性質的室內運動,英國各地紛紛成立羽球俱樂部。早年的羽球運動仍然沿用印度時期的不成文規則,1887 年,「巴斯羽球俱樂部」完成第一部現代書面羽球運動規則;1893 年,英國羽球協會成立,重新修訂並統一羽球比賽的規則。從19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羽球運動由英國蔓延到北美和北歐,並從印度傳向亞洲其他地區。
1934 年,第一個世界性的羽球組織「國際羽球聯合會」在英國倫敦成立(2005年該組織總部由英國遷到吉隆坡)。1978 年,「世界羽毛球聯合會」於香港成立;1981 年該組織併入「國際羽球聯合會」。2006 年,「國際羽球聯合會」更名為「世界羽球聯盟 (Badminton World Federation)」,管理國際性羽球賽事及相關推展工作,目前共有159 個會員國或地區。
 
雖然現代羽球運動的規則是由英國制定,但目前主導這項運動的是亞洲國家。1934 年以來,中國和印尼就奪得了「國際羽聯」70% 的冠軍頭銜,稱霸世界羽壇;加上馬來西亞、南韓,並列亞洲四大強國。其它像是泰國、日本、台灣以及歐洲的英國、丹麥等國家,都將羽球列為重點發展的項目,可見羽球運動在全球已掀起一股風潮,廣受世界各地的喜愛。
VICTOR為推廣羽球運動,培養「勝利之星」!
 
VICTOR近年來也積極贊助各國頂尖好手,藉此為推廣羽球運動盡一份心力。VICTOR勝利之星們也在各大型國際賽事中頻頻打出佳績。 在2012年的體壇盛事--倫敦奧運中,共有17位勝利之星獲得羽球項目的出賽資格,其中韓國國家羽球隊選手鄭在成/李龍大更在男雙項目獲得銅牌殊榮。中華隊的男雙選手李勝木/方介民、女雙選手程文欣及其隊友簡毓瑾則獲得並列第五的成績。 相信在2016年的巴西奧運中,勝利之星們將以更堅強的陣容與決心,打出更加輝煌的戰績!
 
2012倫敦奧運韓國隊勝利之星(照片來源: 韓國 BadmintonTime 網站) 上排自左依序為:李炫一、孫完虎、鄭在成、李龍大、高成炫、柳延星 下排自左依序為:裴延洙、成池鉉、河貞恩、金旻貞、鄭景銀、金荷娜

2012倫敦奧運中華隊勝利之星 上排自左依序為:李勝木、方介民、戴資穎 下排自左依序為:程文欣、陳宏麟